學術交流
學會消息
華瑜教授學術分享--細胞氧化傷害在高血壓與腎臟病發育程序化的重要性
姓名:華 瑜
服務單位: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生物醫學轉譯研究所
學術分享:細胞氧化傷害在高血壓與腎臟病發育程序化的重要性
 
華瑜講座教授於1984年回國服務至今,早期在台北榮總與陽明大學任教,於1998年調職於高雄榮總教學研究部,而後於2011年轉任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同時擔任生物醫學轉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許多成年人的慢性疾病,包括心臟血管疾病與腎臟病,其致病因陸續被發現與母親在懷孕與哺乳期身體狀況有密切關係,這種親代影響子代健康與疾病產生的程序化理論(Developmental Origin of Health and Disease, DOHaD), 最早是由英國流病學家David Barker教授在1980年早期提出,因此又稱為Baker hypothesis;經過30年臨床數據與實驗證據的驗證,目前已知母親在懷孕與哺乳期如果代謝失調、體重過輕或過重、以及其他造成胚胎發育微環境變化等因素,都可能經由發育程式化(developmental programming),對嬰兒正常生理功能之發展造成影響,更重要的是,此等不良影響甚至可以延續到子代成年期,進而成為成年人慢性疾病致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發育程式化影響子代生理功能變化之過程與機轉,目前仍未完全瞭解,有待進一步研究。 
 

由2013年開始華老師的研究團隊與高雄長庚醫院小兒科的醫師共同合作,以發育程式化動物模式配合臨床醫療數據分析,發現母代在懷孕與哺乳期接受高果糖或高脂肪飲食的大鼠,子代成年後其腎臟、心臟與腦部細胞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與發炎(tissue inflammation)反應較正常飲食母鼠所生的子代嚴重,並且引起子代成鼠代謝症侯現象(metabolic syndrome)與高血壓(hypertension),心臟功能在接受急性缺血後喪失情況也較為嚴重;研究同時發現無論是在母親懷孕與哺乳期或在子代青少年期給予抗氧化物(antioxidants),都可以顯著性保護子代發育程式化現象產生,證明了細胞氧化傷害在子代高血壓與腎臟病發育程序化的重要性。【圖:華瑜教授(左)及實驗室成員】
 
依據上述研究結果,近期華老師研究團隊開始著手研究養分訊息傳遞路徑(nutrient sensing signaling pathway)在連接母體與胎兒養分輸入,參與器官發育及功能表現之角色,此等訊息路徑影響子代個體細胞造成氧化傷害與發炎反應可能的機轉,及此過程發生的黃金時刻,希望藉由瞭解這些重要關鍵,能發展出去疾病程式化(deprogramming)的可能策略,應用於防範或早期治療子代因發育程式化引起成年慢性疾病產生的可能性。【下圖:子代疾病發育程式化可能原因的釋意圖】

 
【返回列表】

功能選項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Investigation 編輯部
TEL : +886(6)-235-3535 ext.5051

理事長 (President)

陳景宗 特聘教授

秘書長(Secretary general)

盧主欽 副教授

會務幹事

林雅婷 助理教授

財務幹事

王子涵小姐